政策严控下,主题公园与房地产“捆绑”现象将缓解

【摘要】日前,《2017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》正式发布,华侨城、华强方特和长隆集团包揽全球主题公园的第四、五、六名,且三家企业增速均在10%以上。

        2017年,中国主题公园在世界范围内表现抢眼。而对于国内已上市的主题公园企业而言,2017年的业绩也同样保持了增长。在过去一年内,各企业针对国内布局、IP等问题均交出了自己的答卷。然而,今年4月对主题公园与房地产的限制政策的出台,为未来国内主题公园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变数。



  四家企业总营收236亿元

  日前,《2017年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》正式发布,华侨城、华强方特和长隆集团包揽全球主题公园的第四五六名,且三家企业增速均在10%以上。在内地主题公园的强势发展下,亚太地区前20名的主题公园平均增幅达到了5.5%。

  与亮眼的全球表现相对的,去年国内的主题公园上市企业业绩也同样积极。2017年,国内A股主题公园板块上市企业共3家,分别为大连圣亚、宋城演艺以及华侨城A。计入港股上市企业海昌海洋公园后,2017年国内主题公园上市企业总营收共236亿元(华侨城A只计算文化旅游业务营收)。由于华侨城A未公布主题公园净利润,因此其他3家主题公园上市企业2017年净利润合计为14.17亿元。

  在4家企业中,华侨城A主题公园的营收达到185.3亿元,营收同比增加15.77%,营收及其增幅均位居第一;大连圣亚营收规模为4家最小,仅3.45亿元,而5546万元的净利润,也远低于海昌海洋公园和宋城演艺。虽然大连圣亚营收和净利润均为最低,但其净利润的增速却位居3家企业第一,达到65.31%。

  从主题公园游客数量来看,除却未公布游客接待量的大连圣亚之外,华侨城A全年游客接待量超过3500万人次,海昌海洋公园共接待游客880.9万人次,宋城演艺在2017年股东大会上透露,其游客量已超过3300万人次。

  落子全国布局,加码主题IP

  去年同样也是主题公园扩张的一年。2017年内,重庆欢乐谷宣布开园、南京欢乐谷开工建设,同时西安欢乐谷也正式启动。宋城演艺桂林阳朔项目于去年6月开工,张家界项目也已在12月取得项目用地。此外,宋城演艺还宣布投资建设西塘-中国演艺小镇项目。

  两家海洋主题公园企业也同样保持扩张态势。大连圣亚旗下昆明项目和千岛湖项目在去年已正式奠基,营口项目也已开始动工。截至2017年12月31日,海昌海洋公园在国内落地管理输出项目29个。此外,海昌海洋公园三亚项目主体工程也已全面完成,并于2017年6月获得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土地使用权。

  眼下,国内主题公园缺乏IP支持已成行业通病。因此除却项目扩张,2017年各企业在自身IP建设方面也动作颇多。2016年底,华侨城与江通动画签订协议引入IP“饼干警长”。2017年5月,以该IP为主题的武汉欢乐谷“甜品王国”正式开园。但引入非原创IP的缺陷在于成本的持续支出。据了解,华侨城A每年需支付江通动画400万元作为IP授权费用,相关产品销售也需要支付9%的分成。

  海昌海洋公园则制定了自主IP中长期369发展战略规划,开发原创IP。目前,海昌海洋公园已明确以“七萌团”为核心的IP产品开发体系,并在绘本、动画、舞台剧等项目上进行应用。按计划,2018年开业的上海项目将落地相关优品店。

  主题公园将与房地产“解绑”

  值得注意的是,在竞得郑州地块时,海昌海洋公园是与碧桂园联手合作的。其后2017年11月,海昌海洋公园更是与碧桂园签署开发委托管理合同。据称,双方将共同在全国适合的城市中,开发、获取优质旅游休闲项目及其配套住宅和商业物业。

  在被问及为何与碧桂园合作时,海昌海洋公园行政总裁王旭光表示,需要有地产的收益来平衡整个公园的开支,未来地产业务的相关收益也将反哺到主题公园板块。

  由于主题公园自身投资大、收益周期长等原因,对于国内主题公园乃至整个景区行业而言,地产项目往往会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,也因此出现了“假公园真地产”现象。不少业内人士指出,部分主题公园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地。然而,这一现象有望得到遏制。

  2018年4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明确要求要严控房地产倾向,主题公园周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得与主题公园捆绑供地、捆绑审批。这也就意味着,未来主题公园项目与房地产开发将受到严格限制。

  在此背景下,主题公园企业如何摆脱对于房地产的依赖、寻求有效的盈利点便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。在该政策影响下,未来主题公园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将有何表现,还需时间检验。

分享到: 更多
返回列表